橙红似火,鹅黄明媚,雪白无瑕,30万株百合正在甘肃山丹编织一片夏日秘境!
2025年7月,甘肃山丹县南湖公园的百合花海进入全盛期。 30万株百合以烈焰般的橙红、耀眼的鹅黄、冰雪般的纯白交织铺展,形成20万平方米的巨型"花毯",空气中弥漫的清甜香气比视觉更早俘获游客。
这片花海并非偶然诞生。 2025年春季,山丹县启动"增绿添彩"行动,在南湖公园、如意花海等景区连片种植以百合为主的特色花卉3.6万平方米,搭配鸢尾、矮牵牛、石竹等50余种花卉,构建出"品种多样、造型各异"的立体景观。 选种的皇冠、永恒之恋等百合品种,花期集中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盛花期仅10天左右,而7月下旬的当下正是最佳观赏时段。
南湖公园的百合田设计暗藏巧思。 花丛依据地势起伏错落分布,橙红与雪白带状间隔,鹅黄点缀其间,形成强烈的色彩韵律。 当河西走廊的夏风掠过,花枝摇曳如波浪起伏,游客穿行花径时,衣袂沾染的香气持久不散。 一位当地居民在如意花海拍照时笑称:"百合百合,百年好合! 这花的名字就是吉祥话"。
公园的历史底蕴为花海增添了人文厚度。 南湖公园始建于1982年,由喇嘛缸泉扩建而成,如今已是集生态示范与文旅融合于一体的综合型公园。 园内矗立着重建的明代瓶状发塔,塔高五丈(约16米),风铃随风鸣响;昭文堂前草坪上,霍去病西征、张骞出使西域等石雕与百合花海遥相呼应,历史文脉在花香中流淌。
管理团队的科学养护是景观可持续的关键。 技术人员严控栽植三关:苗木准备关确保种球质量,栽植技术关规范深度与间距,栽后养护关定时巡护浇水。 园方在花田周边设置文明提示牌,志愿者巡逻劝阻踩踏行为,平衡观赏需求与生态保护。
百合的"跨界价值"正在被深度挖掘。 除观赏型百合外,山丹还推广食用百合种植,其鳞茎富含秋水仙碱等活性成分。 邻近的江永县松柏瑶族乡农民蒋跃花透露,去年种植30亩食用百合产量达4.5万斤,今年扩种至60亩,村民日薪120元参与采收。
游客的沉浸式体验催生"打卡经济"。 摄影爱好者清晨7点便架设设备,捕捉晨露中的花姿;汉服爱好者以花海为背景拍摄古风写真;家庭游客在花径野餐,儿童举着百合形状的雪糕奔跑。 公园旁焉支巷子夜市顺势推出百合宴:凉拌百合瓣清甜爽口,百合羹温润养胃,甚至开发出百合风味啤酒,让游客从舌尖记住山丹。
争议也随之而来。 部分游客为拍摄"花中人像"踏入禁止区域,踩倒的花茎形成刺眼空白区;社交媒体上"百合花海是否过度营销"的讨论升温,有网友质疑:"百合花期仅一月,大规模种植是否成本过高? "园方回应称,百合耐旱耐瘠薄,多年生特性降低长期成本,且与其它花卉轮作可保障四季有景。
夕阳西下时,花海染上金晖。 一位银发老人坐在轮椅上轻抚花瓣,女儿低声解释:"这就是您年轻时唱过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啊。 "老人哼起旋律,歌声混入晚风,这片土地用最炽烈的色彩,将记忆与当下编织成鲜活的"百合叙事"。
涨8配资-按天配资平台-最新股票配资-正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