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港湾承建、中交三航局负责实施的印尼金光纸浆厂配套码头项目扩建工程日前通过政府验收,为早日投入生产赢得了宝贵时间。该项目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是金光集团纸浆产业物流链的关键一环。
本次扩建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长250米、宽70米的新码头,扩建长128米、宽20米的既有码头,码头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以及对已达到使用年限的一期钢便桥进行拆除,并按永久引桥标准进行重建。
项目自2024年6月15日开工以来,面对外海施工环境复杂、雨季影响频繁、材料运输周期长等重重挑战,项目团队科学组织、精心施工,最终提前10天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展现了卓越的海外工程履约能力。
传统施工方式受限于海上运输和吊装能力,效率低、周期长。为破解外海作业难题,项目团队结合外海潮汐变化规律,创新采用“地泵+泵管纵向浇筑、横向推进”的施工方案,将地泵布设于已浇筑完成的结构段,通过铺设纵向泵管,将混凝土输送至作业面,再横向推进浇筑,形成流水作业,大幅提升施工效率,成功实现码头面层大面积快速浇筑,为提前完工奠定基础。
为了优化工艺、节约成本,项目团队自建预制厂和搅拌站,在严控构件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工厂预制与现场施工的无缝衔接与并行推进,显著提升了整体施工效率。预制厂承担了码头梁、板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预制任务,采用标准化模具和流水线作业,确保构件尺寸精准、外观整洁。

搅拌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对水泥、骨料及外加剂等原料进行精准计量与自动调节,从根本上保障了混凝土的质量稳定与性能可靠。2个自建厂站,不仅有效降低了原材料运输和构件外购成本,还实现了预制与现浇同步作业,双线并行的模式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在轨道安装与焊接环节,面对外海高盐、高湿环境对钢轨焊接质量的严苛考验,项目团队采用“预热-焊接-保温”三步法施工,选用低氢型焊条,配合超声波探伤(UT)检测,实现轨道焊缝100%检测,焊缝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保障了码头轨道在长期重载运行下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施工高峰期,现场同时9艘施工船舶和3组重型设备同时作业,打桩船、起重船、塔吊、汽车泵有序进行桩基施工、构件安装、面层浇筑,多工序实现无缝衔接。优化后的船机站位与作业路径,减少了设备窝工时间,为高效履约提供坚实保障。
金光纸浆厂业主代表在验收现场表示:“中国施工团队的专业精神令人钦佩,不仅提前交付了一个高质量的码头,更为我们早日投产创造了条件。”
涨8配资-按天配资平台-最新股票配资-正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